在《哈利·波特》风靡世界之前,有一部大书已经风靡了世界整整五十年。
这就是C·S·刘易斯的《纳尼亚王国传奇》。
说它是一部大书,是因为它一共有七部,尽管《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声称《哈利·波特》也要写七部。
《纳尼亚王国传奇》的英文原书名是《The Chronicles of Narnia》,Chronicles译成中文应该是“编年史”或“年代记”吧?单从这个词也可以看出,洋洋数十万字的《纳尼亚王国传奇》构筑了一个怎样庞大的世界。《哈利·波特》不过讲了一个小小的魔法学校,但长篇巨著《纳尼亚王国传奇》却整整虚构了一个王国的兴衰史。
再看作者,其实C·S·刘易斯还不仅仅是一位童书作家,更是一位大学者。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声名显赫,在任牛津大学马格达伦学院研究员及剑桥大学中古、文艺复兴英国文学教授期间,发表了诸多的学术著作,如探讨中世纪文学传统的《爱情的寓言》以及《牛津英国文学史》《十六世纪英国文学史》等。
这样的一位世界级的大学者,其出手不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还要稍提一笔的是,C·S·刘易斯还有一位名叫J·R·R·托尔金的挚友,这位J·R·R·托尔金,就是在世界上拥有数千万读者的长篇幻想小说《戒指王》的作者。托尔金提出了一个“第二世界”的理论,即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而人们不满足第一世界的束缚,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这个第二世界,所有的一切则都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作为托尔金的同行,刘易斯是“第二世界”理论的积极的支持者和追随者,可以这样说,《纳尼亚王国传奇》是刘易斯对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的一次实践。
《纳尼亚王国传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它实际上是作者自己虚构的一部神话,叙述了一个名叫纳尼亚的王国从诞生到毁灭的历史。但是,刘易斯没有像托尔金写《戒指王》那样,把《纳尼亚王国传奇》写成一个封闭的、独立的体系,它是开放的,它有不止一条的通道,把生活在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孩子送到那个妖精遍地的世界。这样,也就使得读者跟随着书中的主人公,从自己生活的日常世界里,一步跨进了不可思议的国度。这种两个世界的连续感,促使读者形成了一种对故事世界的亲近感。正因它沟通了读者与故事的隔阂,我们就可以从那个虚构的王国的兴衰史中看到了现实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意思的是,刘易斯在写作《纳尼亚王国传奇》时,并不是按照现在七本书的排列顺序,即《魔法师的外甥》(一)、《狮王、妖婆和大衣柜》(二)、《能言马和王子》(三)、《凯斯宾王子》(四)、《“黎明踏浪者”号远航》(五)、《银椅》(六)、《最后之战》(七)来写作的,而是先写了《狮王、妖婆和大衣柜》(1950年),然后写了《凯斯宾王子》(1951)、《“黎明踏浪者”号远航》(1952年)、《银椅》(1953年)、《能言马和王子》(1954年),最后,一直到了1955年,才倒回来写了现在的第一部《魔法师的外甥》,1956年写了最后一部《最后之战》。这是因为,刘易斯在写《狮王、妖婆和大衣柜》时,并没有写续篇的打算,但没想到竟受到了读者们空前的喜爱,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竟写出了一部工程浩大的纳尼亚王国的编年史。所以,《纳尼亚王国传奇》七本书独立成章,你可以分开阅读,也可以合在一起读,如果合在一起读,就像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把七册并在一起读,就会感到这是一部一气呵成的故事。如同我们仰望天空,先是零零碎碎的一颗颗的星星,看着看着,就汇集成了一个星座的形状。纳尼亚王国有仅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虽然《纳尼亚王国传奇》全书透露出一种对基督教的虔诚,但毕竟还是被全世界的孩子们狂热地接受了,而且它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评论家说它是:被唤作幻想小说的作品,在它前后都曾经出现过,但只有它和《戒指王》成了幻想小说的里程碑似的作品。
这是一部将要受到中国孩子们喜爱的大书。
(彭懿 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