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Edward Ardizzone)绘制的"法吉恩在书房",法吉恩本人对这张画评价颇高,她说“这张画把所有我对孩提时代的感受都融入其中了。”
小时候,爸爸妈妈曾经买过一套儿童短篇小说精选集给我,这套集子有世界卷和中国卷两本。当然很多内容都有那个时代的特色,苦大仇深以及教育意义深重的文章,不过还是有一些很好看的故事。中国卷里很喜欢的,到现在还能一下子想起来的,就是冰心的冬儿姑娘;世界卷里印象深刻的就更多,比如七个铜板,那种面对苦难的坚忍的精神,比如山羊兹拉特,人和动物之间那种温暖的感情一直照耀我到现在,还比如摇篮曲。
摇篮曲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老祖母相濡以沫的故事,故事里面那种小小的幽默,老祖母的童心,以及得到意外之财两个人又能一起继续生活的惊喜,都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小时候看故事,也不会特地去记住作者,如果不是后来误打误撞进入童话世界,也许就被我留在十几岁的记忆而已了。但是后来开始做小书房,并且和一些在做儿童文学事业的朋友交往起来。一次去红泥巴,阿甲送给我一本法吉恩的《玻璃孔雀》,而小时候曾经读过的《摇篮曲》,正静静的呆在里面。 再再后来,就看到了河北少儿出的《万花筒》。也是法吉恩的故事,同样没有让我失望,但是关于法吉恩的资料太少了,其实,不仅仅是法吉恩,很多儿童文学作家在国内都没有什么完整的资料。现在,小书房就想做这方面的工作,把更多的活生生的作家介绍给中文世界。
还是让我们回到法吉恩本人,1881年的1月13日,这个可爱的女孩子出生在英国一个文人家庭中,她自八岁起就一直戴副眼镜,个子矮小,总是害羞而安静。依列娜的父亲,本杰明·里奥普德·法吉恩(Benjamin Leopold Farjeon)自己就是个成功的作家和小说家,对生活充满激情。母亲玛吉·法吉恩(Maggie Farjeon)是美国知名演员之女,其祖父,曾祖父也是演员。父母的爱好对她最终成为作家以及诗人功不可没。
依列娜·法吉恩的父母称依列娜为“耐丽”,童年时的耐丽有三个兄弟:哈里·法吉恩(作曲家),约瑟夫·法吉恩和赫伯特·法吉恩(两人都是作家);她家里的小阁楼上,堆满了书籍,和当时一般小孩不同的是,她没有正式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只是接受了一些家庭教育,而她童年的很多时间就消磨在这个小书房里,而她也给后来的一部作品集命名为“小书房”,并以此得了国际安徒生奖。也许正是因为小书房中常年累积的灰尘,使得她经常的感冒和头疼。五岁的时候,父亲就鼓励依列娜写作,但后来,她的母亲一直生病,于是小耐丽一直照料病重的母亲将近十二年,直至母亲去世,这对她而言,是一段彷徨而痛苦的岁月。
十八岁时,依列娜的哥哥开始创作一部歌剧,她得以为哥哥作的一首曲子写了歌词。于是自此开始了她写作歌词的一段生涯。依列娜曾为赞美诗《破晓》(Morning has Broken)作词,后来经凯特·斯蒂文(Cat Steven)演唱成为炙手可热的流行音乐。依列娜少女时代的生活充满生机与幻想,尤其是她跟哥哥哈里呆在一起的时候。这段时光里,她一直生活在一群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的包围之中。她还认识了众多诗人朋友,包括著名的作家D H·劳伦斯 (D.H. Lawrence),著名儿童文学家沃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著名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 Frost),和著名散文作家爱德华·托马斯(Edward Thomas)。然而,依列娜仍然和她小时候一样,十分害羞且多愁善感,这性格一直伴随她步入三、四十岁,这期间,她遭遇了两段不同寻常的爱情——对已婚作家斯代·奥莫尼的迷恋,以及与爱德华·托马斯的友谊。她对爱德华·托马斯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依列娜介绍他与诗人弗洛斯特认识,又是他诗歌创作的启蒙者,并在自己84岁的高龄为托马斯死后40年出版的作品《前路》(The Road Ahead)作序。在另一部爱德华的传记《爱德华·托马斯:最后的四年》(Edward Thomas: The Last Four Years)里,收录了依列娜的日记和战争时期爱德华的信件,以及海伦·托马斯(爱德华·托马斯之妻)写给罗伯特·佛罗斯特的部分信件,讲述了她和这个家庭奇异的亲密关系。关于这些信件至今仍在研究法吉恩的学者中间存在一些争议。依列娜终身未婚,除了她的两位爱人,她还和英语教师乔治·俄尔(George Earle)保持了三十年的莫逆之交,乔治死后,她最好的朋友是演员丹尼斯·布莱克洛克(Denys Blakelock),后者在1966年出版了回忆录《法吉恩的画像》(Portrait of a Farjeon)。
作为一个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依列娜在1914-1917年间经常为《庞吉》杂志(punch)撰稿,1917年至1930年以托姆佛(Tomfool)的笔名为伦敦《每日先驱报》(Daily Herald)提供诗稿。而真正使依列娜享有盛名的,是她的儿童诗和童话作品。依列娜·法吉恩一生为孩子写了30部小说(大部分是故事集),3部改编自童话的剧本,33篇散文和8篇其他体裁的作品,同时创作了11部小说,剧本和传记的成人读物。尽管20世纪50年代再版了部分故事集,她的许多作品如今都已经难觅踪迹了。为纪念这个作家,CBC童书协会成立了(Children's Book Circle)法吉恩儿童文学奖。纽约还根据法吉恩的一个童话故事而设立了皮德可节(Piddock Day)。
依列娜的故事往往由一个主角娓娓道来,不论是马丁·皮平还是老保姆,其实讲故事的都是依列娜自己。她喜欢将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连在一起,故事往往是由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推动着在奇幻世界中发展,比如在《意大利西洋镜》(Italian Peepshow)中,干脆就是一章现实一章奇幻,她的想象力如此天马行空,听她温柔讲述着那些奇妙的故事,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用孩子般真纯的心眼去看身边的世界,依列娜的童话带给读者的梦幻之泉,从未枯竭。
依列娜·法吉恩在1965年的6月5日逝世,享年84岁。
重要作品:
《苹果园里的马丁·皮平》(Martin Pippin in the Apple Orc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