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老师向同学们宣布,我们要参加为期9天的“保护脆弱的生命行动”。听起来似乎很有难度。老师开始让我们记下要求:“1.带一个生鸡蛋在身边……”刚写完一句,我就多少带了些“咳,就这样啊”的不屑,心想:小学不就有过嘛!不过是保护生鸡蛋不碎而已,怎么能叫“脆弱的生命”呢?紧接着,老师郑重严肃地解释,这个鸡蛋是我们的孩子,女同学就是它的“妈妈”,男同学就是它的“爸爸”……老师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我觉得太可笑了。
然而这还当真了,那个鸡蛋俨然就是我们的亲生孩子——有同学带两个鸡蛋,被解释为“生了一对双胞胎”;有同学的鸡蛋裂了条缝,被解释为“宝宝受伤了”。我们要给“蛋宝宝”起名字,老师甚至建议我们给它取姓氏。我有种很怪异的感觉,哑然失笑。
就在这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同桌一边翻箱倒柜地找着蛋,一边咕哝着:“哪里去了,哪里去了……”忽然,“啪”!地上立刻万多菊花开,黄澄澄的蛋清蛋黄流淌在地板上。唉,一个“宝宝”死了,只能怪他太急太不细心了!
但是我从来没有想到,三天后,同样的悲剧会降临在我头上。
这天,我来得很早,于是准备学习一会儿。但是就在掏课本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装着鸡蛋的瓶子滚了出来,“当啷啷”狠狠地摔在地上。我愣了一秒,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很快,我侥幸地检查出这瓶子并没有破。正欲放回去,心想还是再看看鸡蛋吧,心里更踏实些。但是当我打开瓶子往里一瞧,不料这鸡蛋裂了一个大缝!我既惊异又紧张,怨自己不该这么早来学校、怨自己不该拿课本、怨自己根本没留心鸡蛋、怨时间怎么不倒流!不管怎么说,“抢救”蛋宝宝要紧,赶快给他“做手术”!正在我心急如焚地想拿胶条粘上那条大缝时,早读开始了。无奈,只好等着。早读完了就是上第一节课,我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想着课间应该去抓紧时间抢救……手正忙着找第一节课的课本,只听见“咯噔”一声,我的心似乎也被猛磕了一下。可怕的事实又摆在我面前,那个瓶子肯定又被磕了一下。真是祸不单行,怎么偏偏这么巧呢!
到了课间,我拿出可怜的蛋宝宝。他在短暂的时间内摔了一下又磕了一下,彻底“死亡”了!我把他的“尸体”倒进垃圾桶,心里也十分难受,失落落的。
只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我也是直到现在才发现我是在意他的。也许当我把他从冰箱中取下来时,他存在的价值就不是简单地给我们提供蛋白质,而是让我们懂得珍惜他、珍惜世上一切的生命。然而当我终于懂得要珍惜他的时候,他已经无法再用胶条复原,也永远无法被任何工具复原,正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无法回到世上,也就再也无法原谅和弥补保护他的人所犯的疏忽大意的错。是的,我再后悔自己当初怎么那么怠慢也来不及了,世上会有多少父母的孩子因此意外夭折呢!
蛋宝宝死了,换来了我对这次教训的思考。下一个蛋宝宝我一定要倍加呵护,因为他的确是脆弱而又宝贵的小生命。这,是那个夭折的蛋宝宝带给我的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