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是谁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居深圳。
小时候喜欢看书,但喜欢看的大多数是故事书。家庭环境比较宽松,父母工作忙,爷爷是大学教授家里有不少书,所以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也没有兄弟姐妹玩耍的情况下,我的选择是看书。
当我进入小学之后,遇到的语文老师很糟糕,每天的作业就是抄课文抄课文,所以我很不喜欢语文,也非常讨厌写作文。中学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理科。大学也理所当然的学了理工科,毕业后当了十几年的IT民工。
二、我要成为谁?
在我家哥哥出生后,我开始思考自己当时所做的工作,思考如何陪孩子成长。
哥哥半岁时,我问朋友给孩子看什么书,朋友推荐了绘本。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接触绘本,逐渐爱上绘本。孩子1岁时,我决定辞职,专心的陪伴他。
刚辞职的时候,心里是没底的,总想做点什么自己的事业。那时候我觉得绘本馆是个容易上手的项目,所以当时加了一些QQ群,了解绘本馆的加盟、听各种绘本的讲座。就在那个时候,也加入了深圳的阅读推广的公益组织,参加了一些公益活动。就在一次带孩子参加的故事会上,看到别的妈妈讲故事,觉得讲故事也不过如此嘛,我讲得比她还好呢。于是,鼓起勇气报名了故事义工。
第一次当着众多大人孩子讲故事,是在南山图书馆,讲的是什么故事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是收获的那份满足感、自信,我觉得是让我找到了存在感和价值。于是我对讲故事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在这个时候,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故事妈妈,能够提升自己当众讲故事的技能。
2013年底至2014年,除了参加故事会的活动,当时我还很积极的参加各种网上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一般都是将自己讲故事录音发给组办方。也因为这个,我开始在荔枝电台录故事,当然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可以给孩子睡觉的时候听。
孩子2岁时,很多免费的故事会会要求3岁以上,为了让孩子参加,我就报名去讲故事。所以,2014年下半年,我差不多每周都在社区讲故事,或者邀请朋友去社区讲故事。也因为这个,和社区的社工成为了朋友,和她一起筹划每一期的活动。
2015年,弟弟出生,有一段时间没参加故事会了。同时,我也在想,仅仅是讲个故事似乎不需要多少技能。但是,办一场故事会并不容易,特别是用心的办一场故事会。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加上图书销售的现状,网上疯狂的打折,深圳很多孩子家里都有非常多的童书。以前,绘本馆办一场故事会很多人报名,而现在好多故事会的名额是不满的,我自己所住的小区每个周末会有2-3场故事会,绘本馆的、服务中心的、图书馆的、家庭的。
2016年,看到彩虹花的微信招募种子义工,我欣喜若狂,马上申请加入。我希望自己加入彩虹花,不仅仅是一名故事妈妈,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锻炼,有更多的成长。我希望成为彩虹花的讲师。
三、我要做什么?想怎么做?
我要做什么?想怎么做?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两方面来说,我感兴趣的两件事,并且也一直在做的。一件是讲故事,一件是自我成长。
关于讲故事,除了参加公益活动,办故事会,我也会参加学习如何讲故事。参加过荔枝电台的主播培训,参加过如何朗读故事的培训,多数是通过网络,感觉自己也不是很尽心尽力。
出于对绘本的喜欢(只能说喜欢,还未达到热爱),我也会听一些分析绘本的课程。
所做的这些,我知道仅仅是出于喜欢,还未达到专业。也许这些积累对开展故事会会有一些帮助。
关于自我成长,也是一直在做的事情。因为陪伴孩子成长,发现其实是孩子给了我认识自己的机会,让我重新思考自己、认识自己。当我觉得孩子有很多问题的时候,追根溯源,发现其实都是自己的问题。所以读育儿的书,也是读育己的书,听育儿的课,也是听育己的课。学习的途径也不外乎,读书、听课、参加读书会、参加工作坊,然后努力让自己成为读书会的主持人、导读师,学习成为讲师。因为学习最好的方法是你讲给别人,让别人听懂。
说了许多,发现我喜欢的这两件事情,讲故事、自我成长,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融合,相互促进。
四、我为什么要做?期望怎样的收获?
回答了几个问题,发现自己还没有说为什么来小书房参加研讨学习。因为我对儿童阅读真的是不懂,小时候的基础就没有打好,一直羡慕别人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所以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走我的老路,我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引导他阅读,喜欢阅读。这也是我来这里的目的。
学习讲故事、不断自我成长,是我发自内心的需要,也是发自内心的兴趣。通过讲故事,尝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甜头,那种满足感,所以我想继续讲下去。通过自我成长,我发现自己的坏脾气在逐渐改变,看到的生活也不再只有痛苦,幸福的感受变多了。而且,我也期望自己成为讲师,即能帮助朋友,同时也是一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