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語 |
陳克華出生於1961年,祖籍山東汶上,出生地是台灣花蓮市。他的求學過程相當順利,大學聯考時,考入了台灣年輕人最嚮往的醫學系,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他開始懸壼濟世的生涯,1997年曾經前往美國哈佛醫學院進修,2000年返台,目前擔任臺北榮民總醫院的眼科主治醫師和陽明醫學院助理教授。
陳克華多才多藝,是全才型作家,他的文學創作涵蓋多種領域,包括新詩、散文、極短篇、小說、劇本、報導文學、歌詞和電影評論。除了文學之外,他對音樂、繪畫、攝影等藝術也造詣相當深。他幫許多作家的書設計過封面、在出生地花蓮開過畫展、出過自己演唱的音樂CD。他更曾經說過:他先天的才情其實是繪畫,後天的才情才是文學。
雖然,喜歡唱歌、痛恨政治、謊言和成人世界的陳克華認為文學只是他後天的才情,不過,這份才情卻在他很年輕的時候就散發出極為閃亮的光芒。他19歲的時候,寫下「台北的天空」這首歌詞,這首歌由當時台灣的著名女歌手王芷蕾演唱,是王芷蕾知名的代表作,也是多年以來,人們想起「台北」這個城市的時候,常常聯想到的歌曲。歌詞中所寫的「台北的天空,有我年輕的笑容,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台北的天空,常在你我的心中,多少風雨的歲月,我只願和你渡過。」也成為很多在台北居住過,如今青春不再卻浪漫猶存的中年男女,在回憶中美麗的一頁。
1981年,才20歲的陳克華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騎鯨少年,立刻引起台灣詩壇的注意,此後20多年,他從未放下手中的筆。他曾經獲得台灣各種重要的文學獎,也把寫作領域跨入各種不同文類。在完成了開畫展和出CD的宿願之後,他更打算結合他的詩作和繪畫出版繪本作品,不斷的嘗試,不斷向新的可能挑戰,是陳克華一貫的作風,也展現出他不凡的多面向才華。
少年時代就獲得響亮名聲的陳克華擁有很多讀者,也是很多文學青年崇拜的對象。至於他自己最欣賞的作家,是在現代文學史上最受推崇的魯迅。魯迅的戰鬥力和嫉惡如仇的個性,是陳克華效法的對象。他以魯迅為師,經常在作品中呈現對現實獨特角度的觀察,對心性愚眛和制度蠻橫的不滿,以及因為人世無常而興起的幻滅與失落。
身兼醫生和作家兩種身份,陳克華適應得非常好。在醫院看診的時候,陳克華醫生是體貼、認真、負責的眼科醫師,他總是細心的詢問病人、耐心的替病人解答各種問題。不過,等門診結束,醫師陳克華就很快的轉換成作家陳克華了。陳克華說:他固定的寫作時間是結束看診後的一到兩個小時之間。醫師袍還沒脫掉,他就可以坐在辦公室裡,好整以暇地在電腦上寫詩、寫散文,對他來說,寫作是讓醫學頭腦休息的時候。而更驚人的是,陳克華可以一邊看醫學資料、一邊上網收信,一邊創作,他曾經在一篇訪問中說過:他習慣腦子裡同時有四、五個程式在Run。他形容自己的腦子是「電腦」,也就是:這邊開一個文學程式,那邊關一個醫學程式,而他,就在不同的程式之間跳躍自如,碰撞出獨特的火花。他目前出版了20幾本跨越各種文類的作品集,重要詩作有《騎鯨少年》、《欠砍頭詩》、《我在生命轉彎的地方》等。
文學花園
說明:
陳克華從出道之後就一直是台灣詩壇上響亮的名字,他少年時代開始寫詩,詩風經過多次轉變,年華正茂的青春歲月,他的詩以浪漫、清純著稱。到了中年以後,他一方面以情欲作為題材,深入人性底層,對情愛本質予以梳理。一方面以政治作為題材,以痛恨政治和謊言的態度,對政治的污濁加以憤怒的批判。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關注,不同的書寫風格,卻同樣受到詩壇注目。他可以用暗示的、古典的、象徵的抒情方式,來寫形上的愛情與憂愁;可以用直接的、剌眼的特寫來建造軀體的美學;也可以用對話、公文、囈語等各種形式來鋪陳現實、突顯不公不義的政治荒謬。多面向的陳克華,充分顯示他在創作上的傑出才華。
原文:
旅人的夜歌
今晚,又一位旅人歇宿在我心上了
疲憊的色中他卸下行囊
生起火,坐下來看著星星
並且唱起一支奇異的歌。那短短、重覆的曲調
像隻黑天鵝悄然飛落湖心
憩在水面,打著悠悠的圈子
安靜地騰起我夢囈的波紋
我渴望與他對話,想像他也是發光的形體
可以舉杯,遙遙與之斟酌一些滿溢的心情
啜飲小口的微醺--呵,只能小口、小口地
因為今晚的寂寞
釀自古遠的年代
然而--他說,雖然我們都是孤獨的--
這並不足以使我們相戀
(我們都是孤獨的。星子們群起附和著說)
不足以使他不再離去
他說:從來,我只是寄宿。
他拒絕施捨。
我目送著,在出發的黎明
一如以往我悲傷著,束手望著
又一顆晨星的殞滅,呵,他不會知道
在以後的星圖上永遠
留有一塊黑暗。
以及黑暗裡的一支歌--
所有會發光的
都是孤獨的
陽光循幽深小徑前來
陽光循幽深小徑來到
這一片青苔依附的溼土
神情怯怯而清淡
空氣中記憶的輕塵起落
凝眸一瞬
眼前便灑開一席清涼
想必可能方才雨過
不過已無跡可循
萬物不動,精神而且精亮
有人曾開墾入山罷
如今樹果紛紛熟落了
滿地無人採收
煮水解飢 走走停停
也忘了再走幾座山
便有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