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次课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课?为什么?
【答】:我对最后一次课“好童书的发展历程和它的创造者们”印象最为深刻,原因有三点:第一,我对这一段发展历史的了解完全是空白的。就连安徒生,小时候读了很多他的童话,可是直到2月15日晚听课时,才知道他的一生是不幸福的。但是,伟大的安徒生却没有因为命运的不济而灰心丧气,相反,在他的作品里,塑造的形象都是光明的、积极的、向上的;第二,这一课的内容可谓五彩纷呈,它以时间为轴,引出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经典童话书和童书作者。在这过程中,漪然老师还插入了许多背景知识和相关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从未到过的辉煌殿堂,又好象小时候第一次看万花筒,从未见过的炫丽色彩缤纷得让我发晕。第三,这堂课引发了我的好奇心和对童书以及童书作者的思考,有想一探究竟的欲望(整天在职场忙碌一些无意义的事,这种欲望已经很久都没有了)。能写出深受几代孩子喜爱的童书作者,如林格伦、马克?吐温,他们究竟是怎样性格的人呢?他们是如何成长的呢?他们的童年又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创作的呢?漪然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带着这些疑问,就在当当网上搜索老师提到的作品。第四,这是一堂师生之间有着强烈共鸣的精彩的课。漪然老师显然沉浸在她自己的讲述中,她声情并茂,自如地挥撒着她积蓄着的丰富资源,不知不觉中把课程延长了四十多分钟。这堂课的精彩还体现在学生的好学精神上,长达一百分钟的课没有一个提前退出,没有一个喊累,完全被吸引住了。甚至在老师宣布下课时,还有同学吃惊地问:“这么快就结束了?”
可惜没有录音了,我是那种需要反复才能掌握知识的人,一遍只听了个大概,不能反复复习加深体会感觉非常遗憾。尽管如此,还是深深地被丰富的课程内容所吸引,被漪然老师的深情讲述所感动。感谢杭杭妈记述详尽的笔记,方便了我们对课程的复习,最大可能地弥补了录音丢失的损失。
二、如果童书鉴赏可以再增加一课,你希望这节课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为什么?
【答】: 如果童书鉴赏可以再增加一课,我希望是“图画书中的文字”。图画书是依赖图画来讲故事的,好的绘本插图,孩子不需要看文字就能知道故事内容。这样看来,虽然是“书”,但图画书的文字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了。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图画书,一页的文字只有廖廖数笔。
廖廖数笔就够了吗?多写一些文字好不好?作者在创作图画书时,又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的——既讲了故事,又不把故事说透,而让画面去很好地解释文字背后的故事?老师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另外,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这几年中,我发现不少童书的文字读起来非常优美,韵律感强、朗朗上口。而且有些图画书的文字就是一首诗歌,反复叠唱,一步一步进入高潮。关键的一点是,孩子对这类书特别喜欢(尤其是小一些的孩子),他们会反复要求你读,然后很快他们就背出来了,这对语言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好处。例如《打瞌睡的房子》《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我们去捉熊》等等。这种反复吟唱的语言形式与儿童诗的区别和关系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