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05月

2014年绘本讲读班课程学习心得(三)

发布者:奕如

第五课:《安的种子》创作与阅读分享

主讲人:《安的种子》绘者黄丽(插画作家,在西安经营一家插画工作室)

 

黄丽主要从绘画者的角度,讲述了她是如何与作者沟通改动原作,如何去西安兴教寺去感受远离现代生活的寺庙(而不是香火鼎盛的大寺院)里真实的寺院生活。由于没有黄丽的PPT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在在网上搜索她的创作访谈:

http://video.sina.com.cn/v/b/30080170-1595044933.html

 

 

 

第六课:我在,我思,我写,我画——画画写写,走走看看

主讲人:《我看见一只鸟》作者刘伯乐

 

开场由柯倩华老师朗读《我看见一只鸟》的故事(柯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之后介绍这本书的性质,是生态绘画,具有科普的准确性。柯老师也讲到,绘本没有反对知识的特质。

书的前后环衬分别是2幅地图。故事中通过小女孩和妈妈的对话,由小孩主导,带领着大人完成整个故事的主线。大人的角色是从旁协助和陪伴。

 

然后就是刘伯乐做自我介绍。他首先声明自己不是野鸟专家,写、画《我看见一只鸟》的目的也不是介绍野鸟。《我看见一只鸟》是应台中大坑风景区之邀作这本书,所以除了鸟、还画了周围的环境、树木。书中的人物有一位漫不经心的妈妈和一个活泼的小女孩。

 

接着刘伯乐介绍了自己在初中读的是“放牛班”,即“不爱读书的孩子的集合”,到了高中,要好些,上的是“放羊班”。(有点像那个没有“一直走”的孩子)他小时候不爱读书,喜欢野外的活动、喜欢踢足球、喜欢游泳、喜欢登山、拍照、摄影、画画。他走到哪里画到哪里。他在以前是做美术编辑的,曾经编了一套书,14本的儿童百科全书。因为那时候人手紧,他编的书都是自己画的。他画过各种风格,研究国外的图,用过各种颜料、各种绘画方式。

 

编辑过百科全书的缘故,所以他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虫子、鸟等。因为生态绘画不是花鸟画,是要有数据的,他就会去做标本。一开始做虫子的标本,可是呢用福尔马林什么的会不舒服,就想着晒干。可是呢,台湾潮湿,不容易干,就想着放冰箱。可是呢,虫子越来越多,冰箱就放不下,就得换大冰箱,太太就不乐意了。于是作罢。开始研究鸟。为了画好鸟,就要拍鸟的照片,还得是纤毫毕现的那种。刘伯乐就带着摄像设备爬高山、去干净的溪流附近、躲在草堆里。为了配合鸟,他做了一人高的草堆,躲在里面,慢慢慢慢地靠近鸟儿。在这之前,还得多了解鸟的行为,比如它是喜欢去水边还是高山上。

 

在画鸟的时候呢,先试画,画草图,每只鸟画上百张是正常的。在幻灯片时代,据刘伯乐说就画过5万多张图。一边画鸟,一边继续了解鸟的习性,一边查找鸟的相关资料。他随身带着本子,随时随地画(在绘本讲读班现场,其他老师讲课时,他还在画人物素描),鸟、鸟的脚什么的都画。慢慢地绘画中加入了环境,没有背景的鸟就像是标本,没有生命力,看上去很假。生态画尤其要拿捏好平衡,因为侧重画环境,鸟就不明显了,侧重画鸟,要搭配好合宜的环境。

 

在把注意力逐渐转向画环境的时候,他发现有人的地方就没有鸟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很多野鸟聚居的农村环境并不好,反而是越脏的地方,鸟越多。

 

(刘伯乐在讲课过程中,多次提到台湾的山山水水,言语间透露出他对生态环保的研究和重视,对山水的热爱。在他的绘画经历中,他发现森林火灾有时是一种好的现象,长得不好的树就消亡了,而长势良好的树就不会受到火灾的影响)

 

有一次傍晚他开车到某山山<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