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的一本生活杞记类的散文集,这本138页的小册子,由二十来篇信手拈来的“散文体日记”结集而成,记述着作者养育二子(华安、华飞)的点滴趣事。
这本册子不仅仅是孩子童年趣事的简单累积,贯穿始终的是作者沁入心脾的母爱,是初为人母的探索,是想放手却又担惊受怕的纠葛,是从一而终的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的育儿理念,是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收获的喜悦……
龙应台的文字洗练、干净,沉浸在书里,不像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这个滴雨的下午,与她一起坐在咖啡馆里,听着一个母亲向另一个母亲絮叨着自己的亲子故事、育儿心得。因同为母亲,有着相似的苦恼、相同的喜悦,所以也跟着她会心的笑、淡淡的愁。
读着读者娓娓道来的故事,嘴角会不时挂起会心的微笑,脑中会不由泛起女儿的种种往事,心中也会不由自主的想着:“女儿长大后,是不是也像华安一样记着那屈指可数的动武呢?”一人一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即便是生养了七八个孩子的父母,当新生孩子诞生之后,也会有惊慌失措吧?因为每个孩子都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状况,他们发生的种种问题、状况总是超乎你的想象、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他们就像一个个古灵精怪的考官,不定时的抛给你一个个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你时时绷紧神经、惴惴不安,惟恐考不及格过不了关。但母亲们却总是乐此不疲的津津乐道,凡此种种,其实都源自那原初的母性的爱——人有不同,但母爱却是相同的。
是啊,才出生的孩子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需要父母细细的呵护,慢慢的养育,而我们也是第一次作父母呀,也是需要慢慢的学习如何作父母。
于子女,父母的爱大抵是一样的,但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即便在龙应台的家庭里。她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的心灵,尽量让爱表现得公平一点再公平一点,但因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因了孩子的长幼排序……等等原因,小儿的童年回忆是平和快乐而温馨的,而长子则多了几许叛逆,虽然成年后的华安以母亲为荣,但他还是坦诚的承认自己曾经“因为有这样不进入状况的母亲而觉得羞愧”,承认在“过去的岁月常常有沟通的困难”。
回忆自己的往事,青春期里时常也觉得苦闷,觉得父母在“爱的名义”下做的种种让自己甚觉憋屈。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成长的父母都经历过六十年代的饥饿、文化大革命的摧残,所以倍感生活的艰难与不易,对孩子的态度也是简单而粗陋的。但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却成长在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待建立,价值体系全面崩盘的混乱时期,他们吸吮着自己眼见的一切,独独没有吸吮到和谐的亲子关系,没有吸吮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们懵懂的成长,直到自己为人父为人母;直到这一天,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关系——叫亲子关系,原来生儿育女还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自己慢慢的学慢慢的品,急不得也快不来。
孩子,在你出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紧张、会惊喜、会害怕、会恐惧、会狂欢……世界上没有哪个演员会有父母那么复杂的情感体验,在外人眼中芝麻大点的小事会被我们渲染成天塌下来一般,因为我们没有学过如何做父母,学校里没有教,社会上也没有这门课。而学习当父母,却是风险极大的,因为没有第二次重新来过的机会;因为你不是泥人,不能摔碎了重新塑造,所以我们不得不战战兢兢硬着头皮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孩子,当你嗔怪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请原谅我们,恰如你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是新人,也需要从头学习。
当你自己第一次一个人穿街过巷上学的时候,请原谅父母的悄悄尾随,因为我们实在是怕极了,怕你摔跤怕你迷路,怕那到了人行道也不减速的车辆,怕那混迹在人群中不知名的“坏人”会掳走你、欺负你。
当你一点一滴的进步被父母深度挖掘而无限放大时,请不要脸红羞怯,因为那也是父母的成长得分。
当你为自己的错误而受到处罚时,请相信,不管怎样,父母都是无条件爱你的,但你也必须为你的行为担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