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极妙的电影《埃塞尔与欧内斯特》和一本极妙的书《我们仨》。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源自英国漫画大师雷蒙德·布里格斯的同名绘本。影片讲述了作者的父母——一对普通的英国工人阶级夫妻从1928年相遇,直到1971年去世的故事。埃塞尔曾是贵族的女仆,婚后成为偶尔工作的家庭妇女,比欧内斯特大5岁。欧内斯特是牛奶工。雷蒙德是夫妇的独生子,虽然他们曾想成为多子女家庭。
《我们仨》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92岁高龄时写下的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锺书一家三口相伴、相随的六十多年的家庭生活。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部作品有着相同的背景和情愫:他们都生在同一个世纪,经历过前所未见的全球型战争与军事对峙、知识爆炸、科学发展,不管是坎坷的战争岁月,还是艰难的生存挣扎,在家的港湾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风雨飘摇,只有我爱的你,只有我们仨,只有温暖与爱。
观看《埃塞尔与欧内斯特》,我们不会看到蓝领工人的卑微;阅读《我们仨》,不会看到学界泰斗的孤芳自赏。他们就像邻居,就像我们的父母。低低地述说着千百年来最伟大、最无私的社会最小组成成分——家的爱。
我们的身份是可变的,但我们对于家人的爱是不变的;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但我们热爱家庭的心情是一样的。不管这个家是陋室还是华屋,人在哪家就在哪;家在哪,哪就是一切、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