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听阿甲说过,读几本图画书、几十本、几百本、几千本的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话很简单,好像没说一样,谁听了都会说那当然了。那是厚度,量变产生质变。不过在每一次蜕变的时候,需要有那么一种催化剂,使得那变化自然而然,一点即化。某些书在我们的阅读生命里,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现在我只能凭回忆,再去触摸那几本烙印在心里的书了。
它们是:
一、苏斯博士的《戴高帽的猫》
洁三岁,我给她讲故事的时日也不短了。她并不伶牙俐齿,开口说话算慢的,词语和表达并不利索。五月的一天,天下着雨,是杭州特有的绵绵细雨。隔着露台玻璃门,小小的洁对着外面静静得站着,许久,她开腔了:“太阳不出来,下雨出不去。只好待在家,天又冷,又下雨……”声音里是淡淡的忧伤。我一时呆了,这词怎么这么耳熟?苏斯博士!平日里,洁和我们的对话从没有这么连贯和流畅,也没有这么“长篇大论”。我给她读书,经常是单方面的,没有互动,心底里嘀咕:她到底听进去了多少?哦,这回,等我反应过来,心里乐啊!
后来,知道了这叫吃语言的阶段。反复地对其朗读,使之深刻记忆了语言文字,并能背诵出来。这是3到4岁孩子特有的阶段。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并快乐着。
二、无字书棒棒糖卷系列 沈帆 孔冰蕾 编著/图
洁5岁,之前阅读了那么多书,总是我说她听。想和她聊书,她总是摇摇脑袋:“不知道!”真是郁闷!那年秋天,手上得了一套国产的无字书——棒棒糖卷系列。我跟洁摊牌:“从现在开始,有字的书我讲,无字的书你讲!”“为什么?”是啊,为什么?不回答好为什么,小家伙怎么会就范呢?互相分享啦,互相体贴啦,孩子的眼睛比大人的亮啦。虽然我的道理头头是道,但是我更相信时机到了——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的阶段到了。洁欣然同意。从此,我们开始了讲故事的历程。比赛着讲,看无字书讲,洗脚时分的胡言乱讲,俨然故事大王诞生了。我总是非常心服口服地承认,她比我讲得好,因为她的眼睛比我的亮,她的心灵比我的丰富,她的语言比我的稚趣。
之后的莫妮卡《老鼠无字书》也是同样的作用。
一个滔滔不绝的阶段开始了——语言表达期开始了。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你能感觉到她愉快地在运用着操纵着语言这项工具,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应用。她说着并快乐着。
三、林明子的幼幼成长图画书系列
洁6岁。因为我是不可救药的图画书发烧友,所以一见有林明子的作品出来了就赶紧买,是为自己买,不是为洁。这可能也是我看图画书到了一定阶段的特点吧。洁之前已经熟悉了林明子在《世界的一天》里的画风,一见这套书就和画家的名字对上了号,好像见到老熟人分外亲切。突然,我听见她在读书名。我也才拿到手,她怎么会……接下来听得她在断断续续地读着内文。我恍若又回到了她三岁那时的光景,吃了一惊。这套书,有的我读了一遍她就全自主阅读了,有的稍微点拨一两个字也独立了。就这样,一套婴幼儿的图画书打开了洁自主阅读的大门。从此,洁不再是文盲了。到现在刚好一年,大段的文字中,每句至多有1、2个字不识,一般都能通读下去。而我,可以骄傲地大声说:我没有特意教过她识字,她自己会了。在她入学前,她自行完成了小学1,2年级的识字量。
识字了,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抛开她,任她自主阅读。我们还是非常享受亲子阅读的时光。虽然我经常对家长朋友们唠唠叨叨:“每天10分钟,5分钟也行啊。你要读给他/她听啊。”其实,我自己也做不到每天5分钟。但是,我们很珍惜在一起读书的时光,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成长快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也许,每个爱书人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书都不同。我心爱的书也绝非就是上面提到的这几本,洁也一样。但是,这几本书,是我要隆重感谢的,因为它们恰当地出现在了斯时斯地,是夏夜的萤火虫,美丽地闪烁在我和洁的心里。在心里,我要为自己和洁握一握这些作者的手,郑重地道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