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终于说到读了,这个读当然是阅读的读,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我才把它放在七件事的中心来说。阅读也正如三餐之盐,每一天都不可或缺。如果三餐少了盐,就会寡淡无味;如果生活中没有阅读,也一定会少了许多乐趣。
自然,不同的人也需要不同的读书方式,甚至对同一个孩子来说,不同的生活阶段,也需要不同的亲子阅读方式。正如一部名为“美食家”的老电影所说的那样:对一个厨师来说,他需要把握的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呢?不是火候,不是刀功,而是放盐。即使是煮一道汤,先放盐则汤稠,后放盐则汤清,饭前喝的汤需多放一些盐,饭后喝的汤则需少放一些盐,这些都是需要摸索和总结的经验。而在亲子阅读中,“如何读”的经验更是总结不完的,我曾经打算写一本《亲子阅读101式》来专门说说这个读,不过,这个庞大的计划真要做起来仍需时间,就好像小书房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生每个愿望都需要慢慢去实现。
这一次,我们先抛开阅读方式的各种不同,只说一说,亲子阅读的这个“读”的过程当中,几个像盐一样容易被食客们忽略的要点:
1、读前之读。
真正优质的亲子阅读,是需要父母从和孩子读书之前就开始读的。自己先读一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了,也知道它有那些地方比较有趣,那些地方比较出彩了,再抱着孩子一起读,就不会错过那些妙笔生花之处。如同一个好的导游,必定是对自己带领游客游览之国家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如指掌,在现场和游客介绍时才能如数家珍。但是,就儿童图书而言,尤其是低幼的图画书而言,要知道它好在哪里,就必须是用一双有童心的眼睛去看,才看得到哪些地方会打动孩子。而如果你觉得自己看不出这些地方藏在哪儿,又怎么办呢?比较容易把握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给自己上点眼药水,这里的眼药水就是指那些能够开阔我们视野的童书鉴赏入门书哈,比如,《好绘本如何好》、《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点亮心灯》、《给孩子的100本好书》,这些书,平时多看看,是非常有利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多和孩子玩在一起,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亲戚朋友的孩子,等等,找一切机会和孩子们玩,做他们的游戏,体会他们的快乐,倾听他们的谈话,然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书可以吸引他们,而有的书却不能:这种读前之读,也可以称之为,阅读童年。
2、读书需要有节奏。
很多爸妈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碌,给孩子读书的时间本来就少,于是,恨不得一分钟里读完一本书,语速自然就很快,但是这却是一个非常要不得的坏习惯,尤其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本来就是在语言学习期,如果你读的速度过快,他根本还没理解你读的是什么,一个故事都已经结束了。实际上,读书不仅仅不应当语速过快,读的时候最好还能适当做一些停顿,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一些时间去回顾和理解你刚刚说的那些内容。这一点,在大人听讲座或者听专业课的时候,我相信也一样有同感,当专家讲到某个你不太熟悉的事物的时候,你也是巴不得他能讲得慢一点,甚至,在关键处停顿一下,好让你有时间对他说到的那些词汇做出一个反应,对不?即使是电脑,处理外部输入的信息也一样是需要时间的,何况我们用的不是电脑,是人脑。这也是为什么,好的老师都懂得,讲课一定需要把握一个节奏感,有些地方可以快一些,但有的地方就需要慢慢讲,虽然讲故事不是上课,但是异曲同工,如果不能把握读书的节奏,只是像大和尚念经一样,把书念完就了事,那读了多少本,也是等于白读,不会给孩子留下多深刻的印象。
3、读书声外还有读。
有些爸妈可能觉得,既然,我读书的节奏把握不好,那还不如直接买个专业播音员的有声故事,放给孩子听,这样总比我自己读半天孩子还听不清楚故事内容要好吧,而且还捎带学习了普通话,一箭双雕啊。其实,如果真是上班太忙了,回家累得没法进行亲子阅读了,偶尔用一个故事录音来调剂一下亲子阅读的生活,也无不可。但是,你必须要知道的是,一个有声故事里面,是永远不可能包含面对面讲故事时,爸妈的音调、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这些东西也都是一种“读”,而且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的情感体验,与人交流的能力,几乎都是主要来自这种读书声外的东西,而不是来自读书声本身。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妈妈讲故事特别受孩子欢迎,听了一个故事,还想听下一个,而有些妈妈讲故事却不太受欢迎,甚至孩子宁可去听录音带,其实奥妙就在于这读外之读——前一种妈妈懂得怎么在讲故事的时候加入音调的变化,加入感情色彩,加入丰富的表情,加入自己的肢体语言,甚至加入角色扮演,而后一种妈妈只会照着书读,并且也不太理解书里面到底在说什么,反正就是照着字儿念下去,把所有故事都读得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循环播放一样,那么你想想看,孩子会不会在听的过程中感觉乏味,甚至打瞌睡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