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05月

从安徒生到法吉恩——浅析现代儿童文学对民间故事的再创造

发布者:漪然

儿童文学是一个诞生较晚而发展较快的文学分类,而它的发源可以追溯到格林兄弟、安德鲁·朗格这样的民间童话收集者的出现,紧随其后的安徒生被认为是文学童话的开先河者,然而,安徒生的绝大多数作品也同样取材自民间故事。可以说,离开民间故事的根,我们就无法看清儿童文学的来龙去脉,本文试图从两位童话作家——文学童话的开创者之一安徒生和第一届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法吉恩——切入两个不同世纪的儿童文学对民间童话的不同的再创造方式,同时简单了解一些现代儿童文学佳作的审美取向。

1、安徒生:将顽石雕琢成工艺品
在安徒生童话出现之前,虽然也已经有了一些哄小孩子睡觉的民间故事,但还尚未有人想过,要为儿童单独开辟出一个文学种类,因为包括格林兄弟在内的一批文 人,都认为小孩子只能看得懂非常短的句式,非常简单的词语,所以这一时期的儿童也只能读到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之类以说理为主、情节相对简单、模式化的从 民间故事里选出来的作品。有人说,安徒生之所以伟大,是在于他突破了这种局限,证明了儿童故事可以用更多方式来讲述,他赋予了那些古老的民间故事以全新的 面貌,用充满个性的文笔开创了文学性童话的疆土。但是,作为两个世纪后的新人类,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过去时态看安徒生的创新,也同样应该站在现代的角度看 到安徒生的诸多落后和不足。虽然,安徒生以自己的语言天赋,将童话提升到了一个有着相当文学技巧的高度,可他的许多早期作品除了大量运用文学语言描绘场 景,也只是照搬式地复述自己记忆里的故事情节,所以他的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玫瑰花精等作品,都带有非常暴力、残酷的内容,让成人读来都不禁齿 冷。而他后期的一些作品虽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结合自己的童年回忆进行一些创作,但也并未脱离传统故事中的以教训孩子、扼杀孩子活泼天性为主的老观念,如踩着面包走的女孩红鞋天国花园等等,在这些故事里,不听话、想东想西、不安分守己的主人公,最后的结果都很悲惨。应当承认,出现这种问 题,并不是安徒生个人创作的局限,而是源于当时普遍存在于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孩子就是比成人低一等的,儿童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学习成人,这也导致了当时童书作品中可发挥空间的局限。这一点,从与《安徒生童话》同为古典儿童文学名著的《水孩子》、《木偶奇遇记》等作品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在当时,所有为儿童创作的故事,如果不带点劝告淘气包们改恶从善的味道,似乎也很难赢得市场的肯定。
外,不可忽视的一点事实是,作为一个热衷于尝试不同叙述方式的作家,安徒生是把自己作品的文学性看得重于一切的,这导致他的一些作品也常常在做文学试验的 时候,忘记了听故事的小读者的存在,语言忽而浅显忽而深奥,视角也摇摆不定。比如,树精一文,在一开始,是用和读者说话的亲切口气,视角也是从读者出 发的——“我们旅行去,去看巴黎的展览会。而到了树精出现,小读者忽然不见了,只留下树精自己的内心纠结,视角也很突兀地转变为主观的,再到树精走向世 界博览会,作者忽然又开始以博览会中一群鱼儿的视角描写主角,这种跳来跳去的试验性视角,固然,会受到一些文学爱好者或研究者的赞赏,却完全把一开始和我们旅行去的小孩子给遗忘了。而且,安徒生最爱用的比喻句,也经常不顾及小读者是否能够理解,诸如像一个正在洗浴的女人,把动脉管划开了,不停地流 着血。这样的比喻,成人或许可以产生一些比较刺激的联想,但是对一个没有见过划动脉管的孩子,你又让他如何通过这种句子去想象场景?所以,安徒生的很多 作品,实际上是更适合青少年欣赏,而并非某些人夸大的那样,适合0-99岁阅读。
可否认,是安徒生改变了民间故事的外貌,让它变得更加精致,更像一件艺术品了,就像是一位艺术大师,把一块普通的石头雕琢成了通透的七层宝塔,但也正因为

© 2005-2021 dreamkidland.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11623号-1